100 天学一门语言
2020.04.26在 Duolingo 学法语和日语,已经连续 100 天了。
一开始没有任何计划或预期,只是想着有没有可能捡起大学选修过半途而废的法语,和高中背的五十音图,试用起 Duolingo 来。到后来开始抱着「有趣」和「不如再多坚持一天好了」的心态,每天半小时。于是从 15 天,30 天,到了 50,75,100 天。
Duolingo 把语言学习从枯燥乏味的刻板印象中挣脱出来了,同时设计了一系列机制让你对它「上瘾」。Atomic Habits 和 Hooked 里都有讲到,养成一个习惯只需要四个要素:足够明显的提示(每日学习提醒),吸引力(学习一门新语言),易重复(游戏化的学习过程),满足感(学习新东西 + 积分 + 升级)。Duolingo 都做到了。
关于习惯养成,Atomic Habit 里提到了目标与系统的区别:
The purpose of setting goals is to win the game. The purpose of building systems is to continue playing the game. True long-term thinking is goal-less thinking. It’s not about any single accomplishment. It is about the cycle of endless refinement 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 Atomic Habits by James Clear
如果一开始就定下 100 天学语言的目标,我未必能完成。然而通过简单重复「刷 Duolingo」这一行为,把它变成生活例行事项的一部分,就可以每天无痛地靠惯性自动进展下去,达到 100 天只是这个习惯/系统的副产品而已。
Duolingo 的游戏规则
15 minutes a day can teach you a language. What can 15 minutes of social media do?
— Duolingo
Duolingo 把语言学习完全游戏化了,课程安排循序渐进,每个课程围绕一个主题,按顺序完成一课就能解锁后续课程,一个阶段的课程完成了会有一个小里程碑,测验通过即可解锁下一阶段的课。在我看来语言学习最枯燥的是记单词,Duolingo 把新词打散在句子里,通过句子表达来记忆,加之组句、听写、词语配对、翻译选择等练习,单词就记住了。在游戏化的设定下,Duolingo 也有一套激励你持续学习的体系:
- Leagues:制造升级压力与同侪压力,需要在七天内保持在当下 league 的排行榜前十才能升级到下一个 league。有好一阵子,league 升级是我每天学习更多课的动力。但由于达到最高 diamond league 后升级就会停止(且掉出 45 名后会降级),在后期多少失去了一些动力。
- Hearts:手机端有 heart 的数量限制,一方面是鼓励付费,另一方面,在学习新课时,答错题会扣掉 heart,而 heart 可以通过复习已学内容来获得,也算是一种鼓励复习回顾的手段。不过有个小技巧是,如果没有 heart 又想刷新课,可以用网页版,没有 heart 数量限制。
- Lingots & gems:虚拟货币,一种完成课程的正面反馈机制,激励你学习更多课程以得到更多货币。可用于购买 hearts,道具,或额外课程。
- Achievements:一系列在个人主页展示的可升级徽章,可量化的成就感来源。涵盖连续学习天数、学到的新词数、完成课程获得的 crown 数等等。
- Streaks:鼓励每天连续学习,促成习惯养成。据说 最高记录是 2000 多天,是由一位叫 John Arnold 的马农兼药剂师坚持了五年半的时间完成的。
除了这些,产品里还设计了一个猫头鹰的卡通形象,会出现在课程中、通知里、收件箱,提醒并激励你完成每天的学习。语言学习的开始是最容易产生挫败感而放弃的,而以上所有机制的结合让这个过程变得简单、轻松、容易坚持。
###那你会讲法语和日语了吗?
简而答之,还不怎么会。
一百天不足以让你掌握一门语言,更何况是在非严肃自学的前提下。如果对照十几年的英语学习轨迹,就更不会对一百天的效果产生过多期待。不过,一百天足以让你领略到一门语言的基础样貌,你可以了解到结构、语序、词汇、规则,常用语。从实用角度来看,也是有意义的。接触法语的时间稍长一些,目前基本能看懂学过的日常生活对话,比如像「Quand j’étais à l’université, j’étudiais le français et j’aimais lire des livres」 这样涉及过去时单复数阴阳性的从句。而日语还局限在类似「マリアさんはいつ日本に来ましたか」这样句子里理清语序和背诵发音。
Duolingo 轻松无负担的体验背后也有很多局限性。游戏化的设计在重复和识别上有效,但学习内容较难系统化。虽然每个课程主题有 tips 帮助总结语法,但一是不太完整,二是由于分散也无法集中复习。网上有人讨论过 Duolingo 能不能让你掌握一门语言,大部分人认为非常困难,即使通关也只能算是入门。最理想的效果是可以读写学过的单词句子,但对于听与说帮助不大。如果没有其他学习方式辅助,要把学的东西直接运用到生活中还是有些困难。它更像是一种培养语言兴趣的入门工具,帮助快速建立熟悉感和自信心。如果你对一门语言感兴趣,但又没有下决心是否要投入精力,Duolingo 很适合作为一个快速了解的渠道,后续再根据个人兴趣决定是否要转向或搭配其他工具进行严肃学习。
下一步计划
每周五和同事有松散的法语半小时学习小组,互相考察布置的词汇,一起读一些法语段落等等,已经进展了六周。相比在 Duolingo 上刷课,和人面对面交流讨论过的词汇句子会记得更深刻。如果 Duolingo 是纸上谈兵,学习小组就是实战,可以把 Duolingo 里学到的词汇句子运用起来。从一开始怕自己发音不准觉得尴尬,到后面可以读自己写的对话段落,例行法语打招呼说再见。语言这种东西,似乎多花一点时间,就会稍微进步一点点。
日语的进展相对比较缓慢。由于我是通过英语来学日语,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以英语为参照,时常会觉得日语的语序很奇怪像倒装,但有时候参照起中文就说得通了(虽然在中文语境下日语语序很多依然也是颠倒的),不像通过英语学法语,语序大致一致,很多单词也同源或类似(banque vs bank, aéroport vs airport),起步会快很多。另外,虽说日语和汉语有很多类似的地方,我记日语单词却并不比记法语单词更快,甚至觉得很难记住日语里很多与汉字同字型却不同音的词。
至于其他语言学习渠道,好几个朋友推荐了 italki,定期和母语者交流,目的也是为了多暴露在相应的语言环境下,鼓励主动听与说。后面有机会或许可以尝试。
未来巴别塔
技术发展让语言学习的成本更低,渠道更多:从十多年前的传统语言学校,到现在的线上教学,无数自学教程和素材,和世界各地的母语者一对一,以及利用人工智能辅助等等。在一些美国 K12 学校,老师们会让学生和智能助手对话,通过「智能助手能否听懂」来测试学生对西班牙语的单词发音是否标准。
同时,技术本身也在逐渐消解不同语言之间的屏障。去语言不通的国家旅行,基本可以依靠翻译软件——打字输入翻译单词,摄像头拍照翻译菜单,麦克风录音翻译对话等。自动生成字幕的技术如今也不只局限于 Youtube 视频,而是被扩展成为了一个通用的无障碍模块——视频会议可以看到对方在说什么,手机上听 podcast 或任何音频时可显示实时字幕。想象一种理想情况,实时字幕加上实时翻译,并能通过及时的视觉或听觉反馈输出,那么人们就可以像科幻片里那样,利用这个中间媒介与任何一种语言的母语者交流。这样一来,学习一门语言的需求可能就不存在了。
那为什么还要学习语言呢?一是技术的发展可能并没有那么快,理想状态并非短期能达到。二是语言学习本身也是了解一种文化的手段,毕竟依赖中间媒介的沟通多少还是存在隔膜。而且,习得一门语言技能,本身也是一种乐趣。
写到这里,突然想到一个和语言有关的故事,巴别塔的故事。
創世記第 11 章 1-9 句記錄了「巴別城」的故事。當時地上的人們都說同一種語言,當人們離開東方之後,他們來到了示拿之地。在那裡,人們想方設法燒磚好讓他們能夠造出一座城和一座高聳入雲的塔來傳播自己的名聲,以免他們分散到世界各地。上帝來到人間後看到了這座城和這座塔,說一群只說一種語言的人以後便沒有他們做不成的事了;於是上帝將他們的語言打亂,這樣他們就不能聽懂對方說什麼了,還把他們分散到了世界各地,這座城市也停止了修建。這座城市就被稱為「巴別城」。
— 維基百科
那么等到技术足够完美,语言之间的屏障最小化甚至最终消失的时候,这个世界是不是就「以后便没有他们做不成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