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lodie's typing...

Design, read, learn, create.

又一年的书 10/36

2021.12.30

01 厌女

今年从 We Should All Be Feminists 开始了解女性主义,找来一些书看,《厌女》是其中印象最深刻的一本。虽然是在讲日本的女性厌恶,但也几乎可以泛化到整个东亚语境。

所谓厌女,就是不把女性视为同等的性主体,而是将女性客体化、他者化,歧视、蔑视女性。歧视是通过将一个人他者化而与共同行动的另一人同化的行为,而一个以男性为主体的社会,就是通过将其他性别客体化来维系的。例如所谓男子气概,就是通过将女性他者化来定义的,男子气 = 不是/不像女人。「通过一致将女人作为性的客体,使性的主体者之间的相互认可和团结得以成立」。不仅男性厌女,女性也厌女,在男人身上表现为「女性蔑视」,在女性身上则表现为「自我厌恶」,但女性也会通过把自己当作女性群体中的「例外」(即把除自己以外的女性客体化)而把这种自我厌恶转嫁出去。以厌女症为核心机制的社会,被称为父权制社会。

因为这本书认识了上野千鹤子,看了她的最后一课演讲。在她看来,女性主义并非我们过去以为的女性要和男性一样强,而是在倡导一个对弱者友好的社会。女性主义,就是让弱者得到尊重。除去性别生理差异,每个人在一生中都有作为弱者的时刻,权力是动态变化的。只有构建一个对弱者友好的社会,才能让所有人都更轻松幸福。男性不再需要背负文化赋予的沉重负担,女性也可以无所顾虑地自我实现。

如果对社会性别或女性主义感兴趣,还推荐听《在 2021 年聊性别》。

02 悉达多

头一次读黑塞,一个关于佛又与佛无关的故事。「所有人都热爱悉达多。悉达多令所有人喜悦。所有人都对他兴致勃勃。可是他,悉达多,却无法让自己喜悦,无法让自己略有兴致。」读到开篇这一处,开始觉得好奇。故事不长,却像翻阅了一个人的一生。如果要用一句话概括:悉达多经历困顿、修行、入世、空洞、自觉,最后体悟到一切皆是本质和当下。姜乙的译本语言很美,诗一样。

这个是一块石头。一段时间后,它或许成为土,生出植物,变成动物,变成人。过去我会说,它不过是块石头,毫无价值,属于幻象世界。或许它在进化轮回中变成人或鬼,那么我赋予它价值。过去我这么想。但今天我却想,这块石头就是石头。它也是动物,是神,是佛。我不会因它终将变为这个或那个而敬爱它,而会因为它一直是石头——正因为它是石头——今天和现在出现在我面前的石头而爱它。

或许我想说,我爱石头、河水,爱所有我们可见并可以求教之物。我爱一块石头,乔文达,爱一棵树或一块树皮。这些是物,可爱之物。但我不爱言辞,学说于我毫无价值。它们没有力,没有柔,没有颜色,没有棱角,没有气味和味道。作为言辞,它一无所有。或许正是言辞阻碍你获得安宁。因为救赎与美德,轮回与涅槃也只是言辞。世上并无涅槃,涅槃只是个言辞。

03 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

作者 Lori Gottlieb 是一位心理治疗师,她在自己的诊室里听别人的故事治疗他人,同时自己也在另一个诊室沙发上接受心理治疗。光是这样的设定,就很吸引人。一开始是抱着了解心理治疗是怎么一回事的目的读的,读到后面收获的是面对脆弱的勇气。

  • 我们以为罗列遗愿清单是为了避免遗憾,但事实上我们是在靠它回避死亡。遗愿清单越长,越是代表我们想象中自己还有很长时间可以去完成。
  • 心理治疗师的任务是要帮助来访者编辑他们的故事:哪些素材是与剧情无关的?配角人物重要吗?还是只是一种干扰?故事是否在向前推进,还是主角一直在原地打转?剧情是否揭示了故事的主题?
  • 有时原谅是很微妙的,就像道歉一样。你向别人道歉,究竟是为了让你自己好过一些,还是为了让对方好过一些?有时我们渴望别人原谅,只是为了自我满足;我们祈求别人的原谅,只是为了避免要自己原谅自己,因为自我原谅更难做到。
  • 我们在一生中跟自己交谈的次数比跟其他任何人交谈的次数都要多,但我们对自己说的话也不都是友善、真实和有帮助的,有时甚至都不能尊重自己。
  • 当我们感到脆弱的时候,我们就像是生鸡蛋——如果摔到地上,蛋壳就破了,蛋黄和蛋白四处飞溅。但如果我们的内心变得更富有弹性,那我们就会像是煮到全熟的鸡蛋——即使掉在地上受到震荡,也不会完全破裂,不会把周围搞得一塌糊涂。

除了这本书,作者还在 The Atlantic 写 Dear Therapist 的专栏,以及一档同名播客。播客每期会有一个来访者讲述遇到的困境,Lori Gottlieb 和另一位治疗师与其对谈,类似一个公开的心理治疗室。另外 How to Identify What You Enjoy 这期播客单集也很值得听一听。

04 活出生命的意义

标记想读很久但今年才读的书。作者是一名医生,亲历集中营。在集中营极端高压的精神状态下,人的生命价值不被承认,意志被剥夺,自我遭受价值缺失的挑战,「他会觉得自己不过是人群中的一小部分,其存在被贬损到动物的层次」。在这样的极端苦难中再去问,活着有什么意义?活着似乎就是为了活着而已。然后,作者在经历这一切后,对处于类似绝望境地的人的回答是:

我们期望生活给予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生活对我们有什么期望。我们不应该再问生活的意义是什么,而应该像那些每时每刻都被生活质问的人那样去思考自身。我们的回答不是说与想,而是采取正确的行动。生命最终意味着承担与接受所有的挑战,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这一巨大责任。

加缪在《西西弗神话》里写普通人的存在之虚无:「有时候,布景会坍塌。起床,乘电车,在办公室或工厂干四小时,吃饭,乘电车,再干四小时,吃饭,睡觉,而且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和星期六,全是同样的节奏,大部分时间里,这条路走得相当顺畅。不过有一天,突然萌生“为什么”的疑问,在这种带有惊讶色彩的厌倦中,一切就开始了。」人们探求生命的意义来对抗存在之虚无。作者在书中给出的答案是:不必追求生命的抽象意义,而是去迎接生命给你提出的问题,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使命去回答生命的提问,担当起自己的责任。

做个类比,让我们看一场电影:它由成千上万个镜头组成,每个镜头都有其含义和意义,但是在看完最后一个镜头之前,整个电影的意义是不能确知的。但是,如果我们不能理解每个镜头的意义,那么对整个电影的意义也就无法把握。生命的终极意义难道不也是这样?只有在濒死之时人们才能揭示生命的全部意义,而这种终极意义也有赖于生命过程中尽其所能地实现每个单一情境的潜在意义。

05 社会性动物

一本社会心理学大部头,并不全是新知,可还是被我划满了线。

分享书中更新我认知的概念之一「认知失调」。当一个人持有两种不一致的认知时,认知失调就会产生,大脑的推理区域会关闭。当认知失调产生,人们总是倾向于自圆其说以减少失调,忽略自己的错误,从而做出不理性的行为。认知失调表现在方方面面,比如:

  • 有些人知道吸烟有害无益但还是要吸烟,认知与行为之间矛盾产生失调,从而自我辩护说吸烟不会对健康造成影响。
  • 一旦某个决定是不可挽回的,人们便会竭力让自己为所作出的选择感到高兴。
  • 如果一个人为了达到某种目标而经历了一段艰难或痛苦的经历,那么这个目标就会变得更有吸引力。

而理想的做法应该是,当犯了错误时,以一种非防御的心态来看待。并且通过了解和认识到自己的自我防御和认知失调倾向,不断构建自我,坦诚面对自己的错误。

06 Crying in H Mart

I wonder how many people at H Mart miss their families. How many are thinking of them as they bring their trays back from the different stalls. If they’re eating to feel connected, to celebrate these people through food. Which ones weren’t able to fly back home this year, or for the past ten years? Which ones are like me, missing the people who are gone from their lives forever?

我想知道在 H Mart 里,有多少人想念他们的家人。当他们把托盘从不同的摊位上拿回来时,又有多少人在想念他们。他们吃东西是否是为了感受到连结,想通过食物来纪念这些人。哪些人今年没能飞回家,或者在过去的十年里没能飞回家?哪些人又像我一样,想念那些永远离开他们生活的人?

Michelle Zauner 关于自己与韩裔母亲的回忆,从童年到青少年再到成年,有与母亲之间的关系,也有与自己亚裔身份的和解。母亲患癌去世后,Michelle 在售卖韩国食物的 H Mart 里哭泣,食物变成想念的出口,书写成了一种自我疗愈。共鸣的点很多,移民身于异乡的错置感,亚洲文化中亲人的连结,在食物里怀念遥远的地方与人。是一本看到后面有些伤心,却还是打心眼里喜欢的书。

07 蝲蛄吟唱的地方

今年读的虚构类小说里最「好看」的一本。某个夏日晚上,花了四个多小时,从日落读到月升,像看了一部漫长的无声电影。可能因为作者是生物学家,书里描写的湿地好美,茂盛、隐秘、柔软,甚至能闻见咸湿的风和蒲葵丛的味道。故事另一条线是一起谋杀案,时间交错,最后尘埃落定,结局在意料之中又觉得诧异。

08 平面国

偶然翻开的一本小书,原版最早出版于 1884 年,描绘了一个二维宇宙的社会及日常生活样貌。故事主角正方形先生住在平面国,通过梦境闯入了只有一维的直线国,然后又通过遇到三维国的球见识到了三维立体空间,从而提出对多维空间存在性的探讨。《平面国》超前于它所诞生的时代,据说也启发了不少后来的科幻小说。整个故事有趣又令人深思,满分推荐。

09 肠子的小心思

关于消化系统很有意思的科普读物,可以了解身体里用来处理食物的庞大系统是如何互相协作的,以及不少有趣的事实。比如唾液和尿液都是被过滤后的血液,阑尾其实是个免疫器官,大便的 3/4 都是水分而且是咸的,人恐惧或紧张时胃壁平滑肌韧性降低因而容易食欲不振,呕吐时分泌唾液是为了防止牙齿被胃酸腐蚀,等等。听说肠道是人的第二个大脑,也难怪有 gut feeling 的说法了。

10 Simply Said

最后一本是关于沟通的工具书。沟通的核心原则是从关心自己转变为关心信息接收者。「Get to your point. Your goal when communicating is not to be cute or clever. Your goal is to be clear.」书里花了很大篇幅讲了在工作中如何做公开演示,给出了非常具体的建议,包括如何减少紧张、如何不让听众感到无聊、如何回应质疑、如何把握演讲节奏。如果你在工作中需要用到英文沟通,应该可以从这本书里找到实用的提升技巧。

今年就到这,2022 见。

Melodie © 2021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