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lodie's typing...

Design, read, learn, create.

更迭的工具

2020.07.04

Evernote → Notion

从大学时开始用 Evernote,绿色大象肚里积压着我好多年的笔记念头计划碎片,内容多且杂,每回打开便觉得沉重。好比一本厚厚的笔记本记了满满快十年,迫切地想要把它存档,好启用新的本子。不用 Evernote 后物色过好久,也没找到可以替代它满足我需求的产品。前两年为了做课堂笔记,用了一阵子 Bear,后来发现不怎么对味;看到同学在用 OneNote 似乎很强大,但多看几眼界面后,没产生太大热情;苹果系统自带的笔记本挺简单,记了几次后,由于平台的局限性,也觉得不可持续。后来直到 Notion 进入视野,加上他们煽动 Evernote 用户转 Notion 的市场策略,才打算要试试。

使用 Notion 这件事,我重启了好几次。每次登入帐号,一边赞叹它简约强大,一边开始用模板精心设计一遍笔记主页,一个 emoji 图标就要选上半天。与初期搭建时的热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后期懈怠于维护,很难坚持用下去。仔细琢磨后,发现我用 Notion 的问题在于,它提供了太多可自定义项,有时候只想记点简单的东西,却发现会产生过多前置的心理包袱——读书笔记是用表格好还是列表更好?这页是不是可以再加个视图用过滤器设置一下?主页用两栏还是三栏,以后会加新东西吗?选项太多,变成了一种使用前必须得做规划的小心翼翼。

去年给匹兹堡一个公益组织做知识管理的服务设计,给他们推荐了 Notion,他们后来确实按照我们帮忙搭建的东西用起来了,不得不说 Notion 还是挺适合中小型团队的知识或项目管理。这个事情让我对 Notion 又产生了好奇心,重新登录帐号开始鼓捣。目前正处于第四次用 Notion 的尝试中,不知道这回的热情能不能持续得久一点。

Sketch → Figma

很奇妙,我的两份工作开始的节点都恰好是设计工具的转型期。2015 年去知乎的时候 Sketch 刚取代 PS 成为 UI 设计热门工具,今年来 Google 时我们组又刚好在进行从 Sketch 到 Figma 的迁移。在没有深度使用 Figma 的时候,我对这个突然风靡起来的工具多少有一些怀疑。现在密集使用小半年后,才理解了为什么它可以取代并超越 Sketch。

Sketch 最早的时候以那颗闪闪发亮的钻石图标闻名,当时设计师们从 PS 繁重的图形界面里抬起头来,看到这么一款简约优雅的工具,无比激动。不支持除 macOS 的其他平台不仅不是问题,还是优越感的体现。后来 Figma 出现了,基于 Web 使得它相比 Sketch 更加无障碍,可以被更多人使用,不再是昂贵设备的专属,不用担心保存与同步,在不同设备间可以无缝切换等等。在学校,小组协作设计,几个人用 Figma 可以很快一起实时完成,不管你用的是什么电脑装的什么系统。工作时,和视觉或动效小伙伴在一张画布上做设计探索,PM 可随时加入实时讨论,比起之前用 Sketch 效率要高很多倍。

在国内早就「web 已死」的时候,北美的 web 生态却好像在日渐丰富。基于 web 的各类 2B/2C 服务,no code 产品的崛起,像 Figma 这样以 web 为主要平台的生产力工具越来越多… Web 的优势在于它更加 accessible,开放,跨平台,而 Chrome OS 也是诞生于这一理念。有趣的是,前 Square 现 Figma 设计师还分享了在 Chrome OS 上用 Figma 做设计的体验

待办清单软件 → 纸笔

用多了各种工具,发现对我来说,好工具的要素之一是可以无痛切换平台/设备。待办清单的产品多到不行,几年前用 Things 是因为它简单不复杂,但苦于不支持其他平台,换到滴答清单(Ticktick)。滴答清单功能相对多,稍显繁复,在交互上同样让人产生「得把这么多功能用起来啊」的压力,一来二去,也削弱了用下去的念头。后来,慢慢发现自己越来越多地开始用便利贴记待办事项,回归纸笔,反而轻松。抬手就能写,格式不受限,方便浏览,用完即扔。

这让我想到在美国逛超市的时候,不少人手里会攥着一张购物清单小纸条。头发不太茂密的圆肚大叔手里的纸条可能是家人开出的嘱咐,身着运动衣的苗条女郎手里的纸条或许是精心计算过卡路里的素食表。而我呢,反复唤醒手机屏幕,就为郑重其事地把买好的东西划掉,然后看看接下来要买什么,相较之下反而显得笨拙。小纸条多好啊,像是小时候上课的时候从教室后头传来的涂鸦,长大后别人写给你的一句话,工作开会的间隙潦草记下的笔记,以及杂货店里人们手里攥着的一周的食物清单和生活欲望。

有时候能用回最朴素的工具,也真好。

Melodie © 2021 · All rights reserved